欢迎进入舒针医学研究院官方网站!
舒针医学研究院
Academic Exchange
学术交流
慢性疼痛 您的位置:舒针医学研究院 > 学术交流 > 慢性疼痛 >
你该知道的秘密:中医疼痛理论的起源
2019-01-23 返回列表
中医对疼痛的认识年代久远。早在殷墟时期的甲骨文里就已有“蛊”之记载,并将蛊解释为腹中虫,引申为腹中痛。可见,远在春秋之前,中医学还处于实践知识积累阶段时,对疼痛就有了初步的认识。
总结秦汉以前医学成就的《内经》,给中医疼痛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《内经》不仅记载了头痛、目痛、齿痛、胁痛、胃脘痛、腹痛、腰痛等人体各部位之疼痛,并概称为“诸痛”。而且对疼痛之病因、病机、部位、特征、性质都有详细的论述。其代表篇有《举痛论》、《论痛》、《痹论》、《周痹》等,其中《举痛论》是关于痛症的专题论述。
《内经》对疼痛理论的贡献,主要体现在病名、疼痛特征、病因、病机等方面。
病名方面,上已提及,不再赘述。
疼痛特征,分别描述为酸痛、引痛、重痛、满痛、胀痛、刺痛、扭痛、掣痛、痉痛、切痛等等。
病因方面,主要列述为四个方面:
一是责之于寒,提出“痛者寒气多”之说;
二是责之于热邪和寒热夹杂致痛,如《举痛论》中“热邪留于小肠,肠中痛,瘅热焦渴则坚干不得出,故痛而闭不通矣”,“寒气客于经脉之中,与炅气相薄则脉满,满则痛而不可按也”;
三是责之于血虚致痛,《举痛论》认为“脉泣则血虚,血虚则痛”;
四是责之于精血与元阳衰竭致痛,正如《举痛论》中所说:“寒气客于五脏,厥逆上泄,阴气竭,阳气未入,故卒然而痛,死不知人,气复后,则生矣。”
病机方面,主要阐述了六个方面:
一是气血壅滞,不通则痛。如《举痛论》中“寒气入经而稽迟,泣而不行,故卒然而痛”;
二是脉缩蜷,急引而痛。如《举痛论》中“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,脉寒则缩蜷,缩蜷则脉绌急,绌急则外引小络,故卒然而痛”;
三是阴阳寒热相搏致痛。如《举痛论》中“寒气稽留,炅气从上则脉大而血气乱,故痛甚不可按也”;
四是热伤津液脉络致痛。如《痹论》中“其热者,阳气多,阴气少,病气胜,阳遭阴,故为痹热”;
五是泣血不润筋而痛。如《灵枢·阴阳二十五人》中“血气皆少,则善转筋,踵下痛”;
六是阴气竭,阳气衰而致痛。如《举痛论》中“寒气客于五脏,厥逆上泄,阴气竭,阳气未入,故卒然而痛……”。
以上这些理论,为中医疼痛专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。中医第一部内科学的作者张仲景,对疼痛临床的贡献,就是受《内经》疼痛理论的启示而撰写的。医学发展到今天,“风、寒、湿三气杂合而为痹,其风气甚者为行痹,湿气甚者为着痹,寒气甚者为痛痹”等理论,仍为现代医家所宗。
 
二维码
舒针医学研究院 电话:010-83793800 传真:010-83793800 邮箱:459307220@qq.com 地址:北京市石景山区鲁谷路74号瑞达南院区
Copyright © 2019-2020 北京阳光天裕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58 备案号:京ICP备13004375号   技术支持:华美网络